地基与基础工程通病及治理
一、土(灰土)桩不密实、断裂
1. 现象:桩孔回填不均匀,夯击不密实,密松不一,桩身疏松甚至断裂。
2. 治理:填夯过程中,严格控制夯实质量,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。若遇孔壁塌方,应停止夯填,先将塌方清除,然后用C10 砼灌入塌方处,再继续回填夯实。
二、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
1. 现象: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,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。
2.治理:
(1)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0.8~1.5 米/分(根据地区、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)。每拔0.5~1.0 米停止拔管,原地振动10~30 秒。反复进行,直到拔出地面。
(2)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。局部反插法:在发生部位进行反插,并往下多插入1 米。全部反插法:开始从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,即开始拔管1 米,再反插到底,以后每拔出1 米,反插0.5 米,直到拔出地面。
(3) 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。局部复打法:在发生部位进行复打,超深1 米。全复打法: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,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,灌入同样的石料。
三、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
1. 现象:碎石挤密桩施工中,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。
2.治理:
(1)用砼预制桩尖法,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,加大灌入量。
(2) 料时注入压力水(一般为0.2 ~0.4MPa),使石料表面润滑,减小摩阻,易于流入孔中。
四、预制桩桩身断裂
1.现象:桩在沉入过程中,桩身突然倾斜错位,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,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,同时当桩锤跳起后,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。
2.治理: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。根据工程地质条件,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,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。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1 根或两根桩。
五、预制桩桩身深达不到设计要求
1.现象:施工的最终控制是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。施工时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,另一个为参考。有时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。
2.治理:
(1)遇到硬夹层时,可采用植桩法、射水法或气吹法施工。桩尖至少进入未扰动土为6倍桩径。
(2) 桩如打不下去,可更换能量大的桩锤打击,并加厚缓冲垫层。
六、预制桩桩身倾斜
1.现象:预制桩桩身垂直偏差过大。
2.治理:
(1)打桩前应将地下障碍物清理干净,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,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。对于桩尖不在桩纵轴上的桩,或桩身弯曲超过规定的桩均不宜使用。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控制在30 以内。
(2)打桩时稳桩要垂直,桩顶应加桩垫。桩垫失效应及时更换。
(3) 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及替打木应平整,不平整的应及时处理。
联系我们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79号历山名郡C5座104室
电话:(0531)55655200
传真:(0531)55655211
页面版权所有:山东普华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|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二分 | ICP备案号:鲁ICP备05017687号-1